今天到高師大附中去分享一場「生涯規劃講座」
第一次講除了生命教育以外的主題,是一個蠻特別的經驗。
講座中主要與學生們分享,曾經我也是一個有著很多夢想的人,想當電腦遊戲設計師、當學校老師、當廚師、當演員、當歌手⋯⋯
但在高二時,卻因為生病這件事情,每天被囚在醫院裡,什麼事也做不了,好像所有的期待與夢想都就此碎裂,開始感受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,對這個社會沒有任何貢獻、也只是家裡的一個拖油瓶。
我很討厭我自己,也從那時候開始,對於「活著」這件事感到毫無熱情。
發病之後,大學畢業後這幾年,我擔任過手機APP開發工程師、也擔任過小學老師,但每一份工作我都沒辦法做超過一年以上,因為我三不五時就要進醫院進行換血的手術,又或是我會不定期的倒下。
挺幸運的是,其實從來沒有一份工作的主管或同事因為我這樣的狀況而要我離開,反而是對我特別的照顧。最後會離開,都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很高、擔心造成別人負擔、讓自己超過身體負荷的硬是撐下去,導致發病後狀況更嚴重,只好離職。
直到這兩三年我才慢慢因著生命給我的考驗,慢慢意識到自己無法繼續像個常人一樣工作。
因為藥物副作用導致的視力急速衰退,使我無法再當需要長時間盯著電腦的工程師。
因為體力比平常人來的容易消耗,加上聽力因藥物受損,導致我無法再繼續於小學任教。
因為身體隨時需要進醫院進行換血的手術,所以無法做穩定一到五上班的工作。
面對醫藥費、就學貸款、以及能好好生活下去,龐大的經濟壓力,迫使我必須去調整對於工作上的想法,以及放下自己的執著與想要。
於是我逐漸成為了一個自由工作者,偶爾當講師、接短期的程式案子、寫文案、做行銷、當數理家教、帶一些心靈類的工作坊、跑旅行活動⋯⋯將這些零星的工作組成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工作樣貌,而也是我主要經濟收入的來源。
我還是做到了自己曾經想完成的夢想,也成為了我想成為的溫暖且有故事的人,只是因為人生這場大病——這個轉捩點,讓我在這些路上有了更多的體悟。
最後我跟在場的孩子們說:
「我們總會依著自己心中的想像,去埋下一顆顆夢想的種子,在人生的旅程中慢慢灌溉,使其發芽。
但總會有著許多不同的機會、可能性、突發事件、轉捩點,讓我們看見生命不同的面向,就順著人生這樣的洪流,慢慢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生樣貌吧!」
「只要記得自己的初衷、記得不要忘記保持善良的心,記得只有你可以是你自己,不管最終往哪裡漂流,都是最美好的安排。」